我们常以“后宫佳丽三千”来形容古代皇帝老婆数量之多,而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农民子弟出身的人,这句话怎么加股票杠杆,形容他的后宫也许比历史上任何一位皇帝都要更为贴切,
他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
既然是一位农民家庭出身的人,他为什么能拥有“后宫佳丽三千”,更甚于皇帝呢?
实际上,洪秀全当时建立的太平天国规定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禁止纳妾,鼓励妇女再婚,可以说当时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然而洪秀全本人却有88位老婆,加上伺候他的女官共计两千多人。
除了后宫佳人众多以外,我们不得不谈的一点就是他选老婆的标准,长得美是最基本的条件,
除了几项常见的基本要求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要求,即使在21世纪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也是女性们很难接受的。
展开剩余87%那么这个农民子弟出身的洪秀全选老婆到底有多挑剔呢?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他的生平事迹,也许就能明白。
四次科场失败的打击
自隋朝的隋炀帝创立进士科起,直至清朝,科举制就作为朝廷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一直持续了1300多年才废除。而当时一般的平民子弟们若想出人头地,摆脱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现状,参加科举是通向做官最直接且最有效的途径。
1827年,来自广东花县的客家农民子弟洪秀全第一次参加了科举考试,此时通过了县试的洪秀全满怀期待,以为自己即将走上人生的巅峰之路,一切看起来那么美好。
然而,在广州参加府试时却名落孙山,那一年的洪秀全14岁。
在1827-1843年的16年间,
洪秀全前后参加了4次清政府举办的科举考试,但都没有考上秀才。
已30岁的洪秀全备受打击,至此他对改变人生道路的科举考试绝望透顶,于是决定另辟蹊径。
建立自己的政权
洪秀全吸收了《劝世良言》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梦境,
创立了拜上帝教
。他宣称上帝是最高神,而自己是上帝的次子,人人都应该敬拜上帝。
1851年洪秀全带领太平军发动起义后于永安建制,两年后把南京改称天京,定为国都,建立起自己的政权。
沉迷美色,不理朝政
初建太平天国时,他们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然而好景不长,洪秀全就将诸多事宜都交给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等人处理,整日不理朝政,开始了他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把自己的初衷忘得一干二净。
好色的洪秀全认为全天下的美女都是自己的,广纳妃子,不断扩充自己的后宫。
洪秀全制定的管理标准与清政府管理皇宫的那一套有所不同,他身边没有一个太监,只有女官。
其后宫里的妃子及伺候他的女官加起来共有两千多人。
那么在全国几千万妙龄女子中,这些人是如何选出来的呢?洪秀全挑选老婆和女官到底有多严格?接下来我们谈谈他的选妃标准。
选妃标准
在宋代以前,统治者为了拉拢朝廷官员,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妃子多从官宦的子女中挑选。到了明清时期,选妃的规模逐渐扩大,由中央派人到全国各地挑选几千名十几岁的未出阁少女。
父母必须将被挑选出来的少女定期送到宫中。
由皇宫里的专人对她们的高矮胖瘦、肌肤、音色、道德品行等各方面进行核查,经过层层筛选,不断淘汰,最后选出各方面都优秀的几名女子才有机会面见皇上。
而洪秀全挑选伺候他的人时亦有他个人的要求,
首先是长得美
,
众所周知,天生丽质是帝王和大多数领袖挑选老婆的要求之一,这点倒是没什么新奇的;
其次是注重门户
,
即必须是大家族里出身的女子,即使洪秀全本人就是农民子弟出身,但建立政权后的洪秀全却觉得自己身份高贵,开始膨胀,觉得世家大族的千金小姐才能配得上自己此时的身份和地位,因此当时的农家女子是没有入选资格的;
第三点是最为严苛的一点,现在的很多女性都接受不了:必须是待字闺中的黄花大闺女
,
即必须是处子之身,且需经过验证才可入府。前者处子之身还能说的过去,但是还需要验证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这这简直就是对女性的侮辱。
然而当时那个年代,女性地位低下,很少有女性能够够挺直腰板地对权贵说“不!”
色字头上一把刀
定都天京后的洪秀全无心朝政,整日把心思放在自己的后宫中,由于后宫女人过多,洪秀全无法记住每个人的名字,还对她们进行编号。每天左拥右抱,夜夜笙歌,奢靡无道,荒淫无度。
洪秀全还打造了一张八尺的大床,便于自己享受醉生梦死的生活,如此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他能11年不出天王府了。
这样穷奢极欲的生活也许清政府的统治者知道了都觉得惊叹。
当时在中国的一位英国传教士在天王府亲眼目睹了洪秀全的奢靡生活后大为吃惊,单是吃饭这件小事都要讲究大排面,需要上千人的伺候,并且吃饭时还要有人为他奏乐、跳舞,可谓是争分夺秒,不错过欣赏美女的每一分钟。
而这也成为天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太平天国的覆灭
1864年7月,清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
民为国本,统治者认真处理朝政,爱惜国民,是国家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子就曾说过: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南北朝时期的陈后主整日花天酒地、穷奢极欲、不理朝政,最终被隋所灭;
隋文帝厉行节俭,体恤民情,曾教训太子:自古帝王没有好奢侈而能长久的。
然而隋炀帝纵情享乐、沉湎声色、不恤民力,在长期的残暴统治下,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太平天国的覆灭亦是如此,所以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洪秀全若是能明白这个道理,也许太平天国的命运就会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中国近代史》李侃、龚书铎怎么加股票杠杆,中华书局。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