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炒股配资 利好!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重磅文件

学炒股配资 利好!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重磅文件

学炒股配资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促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3月28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方案》旨在对金融监管总局系统和银行保险机构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推动银行业保险业更好服务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支持银发经济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作出部署。

  具体来看,《方案》共七个部分、二十条,分别从总体要求、积极参与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加强对养老产业的融资支持和风险保障、提升老年群体金融服务水平、健全养老金融业务内部治理体系、加强和改进养老金融业务监管、构建多方协同的高质量发展格局等七个方面,对银行业保险业提升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和中国式老龄化的能力和质效作出了系统部署。

  明确未来五年发展目标

  《方案》提出,未来五年,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逐步建立起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体系。

  形成较为规范成熟、稳健高效的养老金管理服务体系;

  建立多元主体参与、多类产品供给,有效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商业养老金融体系;

  基本建成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金融服务紧密衔接,相互支撑的融资和保险保障体系;

  形成适合我国国情,体现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发展特点,能够有效防控风险、维护老年消费者金融权益的监管制度体系。

  积极参与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当前,养老金融需求日益增长,为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引导推动银行保险机构依托自身优势,认真谋划,主动布局,积极发展各类养老金融业务,不断提升养老金融发展质效。稳步推进商业养老金融业务试点,支持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探索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

  具体来看,《办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要坚持规范运作,加强风险管控,守住养老金安全底线。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保险机构、理财公司、信托公司等参与提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服务。

  同时,为增强服务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制度能力,《办法》提出,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丰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领取方式,创新产品和服务,探索提供长期或终身养老金领取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保险机构、理财公司、信托公司等参与提供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服务。

  完善个人养老金制度是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去年年底,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铺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共有30只理财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金额达92亿元,投资者达83万人。

  为进一步促进个人养老金制度持续健康发展,《办法》提出,符合条件的银行保险机构要大力发展个人养老金业务,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参加人参与积极性,实现资金账户数和缴存规模稳步增长。支持开发适应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新产品和专属产品,逐步构建起具有不同形态、期限、风险特征的产品体系。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探索建设投资顾问团队,依法合规提供投资咨询服务,提升个人养老金管理和积累效率。

  在业内专家看来,这些举措聚焦解决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难题,将对保障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长期可持续性、支持备老群体做好养老资金储备和财富规划起到巨大的支持作用。

  加强对养老产业融资支持

  目前,银行信贷是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意见》提出,要加强对养老产业的融资支持。其中,在加大银发经济领域信贷供给方面,《方案》提出,支持银行机构合理确定贷款期限,科学运用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分期还本付息等产品和服务,更加精准、有效地支持银发经济经营主体的合理融资需求。

  同时,《方案》提到,鼓励银行机构积极探索引入政府融资担保机制,有序扩大信贷供给,通过提供专属产品、开辟绿色通道等方式,支持适老化改造、智慧养老设备研发制造,以及利用闲置存量场所改建养老服务设施等领域发展。

  在业内专家看来,商业银行应结合不同养老产业的特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养老产业提供差异化产品与服务。“对重资产型养老机构项目,应聚焦优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开发符合养老机构项目特征的固定资产贷款与应收账款贷款,以不同的信贷产品满足养老机构不同期限的资金需求。”中国银行(601988)研究院研究员杨娟表示。

  杨娟进一步表示,对中小养老服务企业,应密切银企关系,优化风控模型,发挥普惠金融与数字金融的协同作用,做好普惠信贷支持。对养老科技和智慧养老服务企业,可采用“投贷联动”模式,做好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

  养老产业前期投入大、回收周期长,更需要长期信贷资金支持。对此,《方案》也提出,要丰富股权和债权投资方式。其中,《方案》提到,要支持保险机构在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能力,积极开展符合养老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银发经济项目投资,支持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建设。

  《方案》要求,要鼓励金融租赁公司等开展医养康养等设备融资租赁业务,支持信托行业提供养老金融服务,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方案》还明确,要支持养老理财等养老金融产品,投资与养老特征相匹配的长期优质资产。

  加强养老产业保险保障

  本次《办法》的一大亮点明确要进一步加强养老产业保险保障。《办法》提出,要逐步健全与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保险保障体系,针对产业发展特点和要求,进一步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扩大保障范围,丰富保障责任,提高保障水平。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在财产保险业务领域,金融监管总局持续鼓励财险公司积极为养老产业提供保险保障及服务。目前,养老机构责任险等业务取得显著进展,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财险公司养老机构责任险签单保费2.05亿元,为养老机构提供保险保障2438.62亿元。

  “加强养老产业保险保障的主要考虑是因为养老产业发展面对的对象是老年群体,具有独特的风险管理的要求。”在业内人士看来,健全与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保险保障体系能够减少养老产业发展顾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更愿意去介入养老产品,同时能减少老年消费者的担忧,释放消费潜力。

  当前,旅游领域相关保险日渐丰富,为老年游客意外伤害,因故取消预定的费用损失、第三者责任、个人现金丢失、行李延误等多种风险提供了保险保障。部分保险机构还专门针对老年人旅游开发保险产品,为老年人在旅行过程中因意外伤害而导致的护理费用,以及救援机构送返费等相关风险提供保障。

  《办法》也提到,保险机构要积极发展老年助餐、助浴等业态责任保险,丰富面向老年群体演出、体育、旅游、出行等领域,以及特定场所和设施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责任保险和财产保险。支持保险机构发展养老机构综合性保险,鼓励提供专业化风险减量服务,协助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业内专家认为,下一步要继续鼓励行业结合老年人和养老产业的风险情况学炒股配资,有针对性地开发和经营相关领域保险业务,持续提升养老产业保险保障水平。